桥梁裂缝修补加固工艺及要点
全桥裂缝位置及宽度经普查后由监理工程师签认确定。 根据裂缝的宽度δ ,按下列桥梁裂缝修补加固原则处理:
凡裂缝宽度δ ≥0. 20mm 时, 采用“壁可法” 封闭处理;
凡裂缝宽度δ <0. 20mm 时, 采用环氧胶泥封闭处理。
一、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宽度小于 0. 20mm 裂缝的封闭
裂缝封闭就是将宽度<0. 20mm 的裂缝采用环氧胶泥进行封闭以达到恢复并提高结构耐久性和抗渗性的目的。
(1)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裂缝的检查及标注
依据裂缝的检查报告中所标记的需修补部位的位置, 现场核实其裂缝数量、长度及宽度, 标注出需要进行封闭的裂缝。 宽度<0. 20mm 的裂缝用蓝色标注;宽度≥0. 20mm 的裂缝用红色标注。 对裂缝醒目的标注以防施工疏漏和统计差错。
(2)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表面清理
对用蓝色标注裂缝先用铲刀、 凿子清除裂缝周边杂物、 尘土。
(3)桥梁裂缝修补加固切 V 型槽及清理
用云石机或角磨机沿裂缝切宽 5mm, 深 5~10mm 的 V 型槽。 先用高压风枪吹去 V 型槽槽内及四周的粉尘, 再用丙酮对槽内进行仔细清洗, 并对缝两边 5~6cm内进行清洗。
(4)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配置环氧树脂胶泥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设计推荐配比: 环氧树脂: 乙二胺: 邻苯二甲酸二丁脂: 水泥 100: 10: 25:400。 按照配比对以上材料进行力学试验, 要求: 试件抗压强度大于 60MPa, 抗压弹性模量大于 4. 0×104 MPa, 抗剪强度大于 11MPa, 粘结抗拉强度大于 3. 4MPa。
(5)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涂刷环氧树脂胶液
在裂缝 V 型槽上(宽度 30mm) 均匀涂刷一层环氧树脂胶液;
(6)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裂缝封闭及表面处理
待环氧树脂胶液半干时, 用配置好的环氧树脂胶泥填入 V 型槽内, 压实、 将外表面抹平。 胶泥厚度不得小于 1mm, 宽度不小于 30mm;
(7)桥梁裂缝修补加固检查
表面封缝材料固化后应均匀、 平整, 不出现裂缝, 无脱落。 如达不到要求,需铲除重新封闭。
二、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宽度大于 0. 20mm 的裂缝采用“壁可法” 封闭
采用化学灌浆修补裂缝, 一方面是靠粘结剂的粘结力将结构内部组织尽可能地结合为整体, 使其回复应有的强度。 另一方面, 阻断空气和水分进入梁体, 避免腐蚀钢筋和风蚀混凝土, 提高结构耐久性。 具体施工工序为:
(1)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检查裂缝, 并进行标注。 对照检测报告现场核实需灌压环氧浆处理的裂缝数量、 长度和宽度,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2)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将裂缝构成一个密闭空腔, 有控制的预留进出口, 借助专用灌压环氧浆泵(灌缝器) 将浆液压入缝隙并使之填满。
(3)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灌压环氧浆施工工艺流程按下图所示进行。

灌压环氧浆工艺流程图
(4)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灌压环氧浆前先对裂缝周边用磨光机或钢丝刷的工具进行处理, 清理结构裂缝处混凝土表面的灰尘、 白灰、 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 然后再用毛刷蘸丙酮、 酒精等有机溶液, 把裂缝两侧各 20~30mm 范围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5)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粘贴注浆口
以专用粘接剂将注浆口与裂缝对齐粘贴。 注浆口的间距根据裂缝长度及宽窄以 30~40cm 为宜, 一般宽缝可稀布, 窄缝密布, 每一道裂缝至少须各有一个进浆口和一个排气孔。 注浆口应粘贴牢靠, 且必须对中, 以保证导流畅通。
(6)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裂缝表面封闭
为使混凝土裂缝缝隙内完全充满浆液, 并保证压力, 同时又保持浆液不大量外渗, 必须对已处理过的裂缝(除孔眼及注浆口外) 表面用环氧浆液沿裂缝走向均匀涂刷两遍进行封闭, 形成封闭带, 宽度约 6cm。
(7)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压气试验
环氧封闭带硬化后, 需进行压气试验, 以检查封闭带是否封严。 将压缩气体通过灌压环氧浆嘴充入裂缝内, 气压控制在 0. 2~0. 4MPa, 此时, 在封闭带上及注浆口周围涂上肥皂水, 如发现封闭带上由气泡出现, 说明该部位漏气, 对漏气部位需再次封闭。 试气时沿裂缝由低端向高端进行。
(8)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灌压环氧浆操作
灌压环氧浆应由低端向高端进行。 从一端开始压浆后, 另一端的灌压环氧浆嘴在排出裂缝内的气体后喷出浆液, 待喷出的浆液与压入的浆液浓度相同时, 即可停止压浆, 将灌压环氧浆嘴封堵。 贯通缝须在一侧表面裂缝处进行封缝处理,从另一表面进行灌缝。 对于已灌压环氧浆的裂缝, 待浆液固化后将灌压环氧浆嘴拆除, 并将灌压环氧浆嘴处用环氧胶泥抹平。
(9) 桥梁裂缝修补加固质量检查
灌压环氧浆结束后, 应检查补强效果和质量。 检查方法如下:当注入裂缝的修补胶达到 7d 固化期时, 应采用取芯法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芯样检验应采用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 当检验结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为符合设计要求。
① 沿裂缝方向施加的劈力, 其破坏应发生在混凝土部分(即内聚破坏);
②破坏虽有部分发生在界面上, 但其破坏面积不大于破坏面总面积的 15%。